為什么華為納稅遠遠超越騰訊阿里?
您好,華為s納稅總額1010億應該沒問題,其中77億是所得稅,其余主要是增值稅。騰訊200億新加坡元和阿里366億新元是純所得稅。這個本質是由兩個企業的不質決定的,與我們的財稅政策有關,與企業無關。
首先,關鍵是你比較華為用騰訊阿里的一個稅的總納稅額。華為美國所得稅大概77億,所得稅稅率0.9,所得稅稅率大概控制在11以內。
騰訊美國199億的所得稅和你說的200億差不多。所得稅率在4以上,所得稅率控制在12以下。
總體而言,騰訊美國的所得稅稅率比華為高四倍多。;這也符合他們企業的性質。畢竟騰訊是服務公司,華為是制造公司,兩家公司的所得稅稅率控制差不多。此外,騰訊的納稅總額可以暫時找不到,但是阿里巴巴和騰訊交的稅差不多,總體稅率也差不多。阿里巴巴和;;美國的稅率略高于騰訊盡管阿里巴巴s2020年整體納稅情況沒有查到,但阿里巴巴公布2018年納稅總額為516億。
阿里巴巴和;;2018年美國總收入為2502.66億美元,相當于整體稅率超過20個點。
如果企業不發生大的變化,實際上整體稅率很難發生變化。然后在2020年,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總收入將達到4361億美元,因此預計阿里巴巴2020年,的納稅總額將達到870億美元,因為騰訊2020年騰訊的總收入將達到4821億美元,因此預計騰訊美國的總納稅額應該在870億左右。
從過去,阿里美國的稅率很高,但很可能騰訊要交更多的稅。阿里公布2018年的數據,是因為阿里交了互聯網行業的第一稅。很可能這兩年被其他公司比較,在互聯網行業能超過阿里的就是騰訊了。
可見,從納稅情況來看,互聯網公司整體稅率遠高于制造業。華為納稅1000多億,華為收入8000多億,整體稅率在12左右。如果阿里或騰訊達到華為的營收,繳稅肯定會比華為高。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稅率是多少。讓讓我們看看2020年各行業的稅率。當然,這只是統計的增值稅和所得稅。我們還有其他稅,如消費稅、印花稅和土地使用稅。
第二,大部分人都沒有實際經營過公司,對稅收的評論真的是五花八門。要知道,國家經過不斷的稅制改革,目前的稅制還是比較單一的。企業的稅收主要是增值稅和所得稅,其他稅費很少,這里就不討論了。
回到這個對比,華為是實體制造企業,騰訊阿里是互聯網企業。這種差異導致了稅收結構的巨大差異。華為美國的稅收是增值稅,無論企業盈利還是虧損都是如此。比所得稅嚴格多了。幾乎所有的制造企業,稅收的重點都是增值稅!另外,華為最后是盈利的,所以他要交所得稅。騰訊阿里呢?他們是互聯網公司,幾乎沒有增值稅,最重要的是所得稅。騰訊阿里華為的利潤高于華為;;美國,所以它繳納的所得稅比華為多,這很自然。當然,如果華為在研發上投入300億而不是1300億;ampd每年華為繳納的所得稅會高于騰訊阿里。可見所得稅只看你最后的盈利能力。如果按百分比納稅,虧損企業就不用交所得稅了。
一般來說,逃避所得稅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逃避增值稅真的沒有辦法。除非交易違法,否則涉嫌逃稅。切記不要非法逃稅。所得稅的合理避稅有很多,比如最合理的就是大企業可以和地方談判,合法獲得稅收減免政策。我想強調的是增值稅可以不可避免。增值稅是國稅,是全國金稅系統第三、四期監控的重點稅種。誰敢偷稅漏稅,誰就死定了。最后,我們為什么一直敲打銀行,不允許銀行脫離實際?從稅收的角度來說,確實實體經濟中的企業可以給國家帶來更多的稅收。華為的稅很多,一是因為要同時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二是它的利潤其實挺高的,也就是說它的產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可以支撐高售價,給它帶來更高的利稅。所以我希望我們有越來越多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從全球產業鏈中獲得越來越多的利潤。
可見,其實華為s的稅收不應該和騰訊阿里比,因為這兩家公司性質不同,沒有直接的可比性。第三,有許多因素影響公司稅,這可以不能僅僅用損益表上的所得稅來衡量。最后,我不我不參與,但我只是向每個人解釋客觀事實,我贏了。;不要為了迎合情緒而寫一些反智的觀點。這本身就是一個專業問題,希望能從你身上有所收獲,而不僅僅是情緒。
你知道,有許多因素影響公司稅,我們當然可以不能只用財務報告利潤表上的所得稅來衡量。簡單說幾點:
首先,公司稅體現在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而不僅僅是所得稅。
比如增值稅也是很大一部分,出口企業在增值稅上有很大優勢。出口商品增值稅稅率為0,外向型企業的稅收主要體現在所得稅上。粗略地看一下華為的分地區收入構成顯示,海外約占35%。
第二,綜合評價企業的稅收,要看現金流量表中繳納的稅費金額,包括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所得稅、消費稅等所有稅目。華為沒有透露現金流量表的細節,也看不到這個項目。
第三,在時間上有稅收調整的空間。
跨年度的確認和實際支付之間存在差異。結合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我們可以看到多繳和少繳。付費部分。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其在年報基準日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增減會影響企業的會計利潤,但不影響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第四,除了時差,還有地域差異,各國的所得稅稅率和稅收優惠政策差異很大。這也是拜登要在美國增稅的原因,首先要努力提高全球最低的稅率。
華為、騰訊、阿里都有大量的海外業務實體和海外投資。他們能否在極低稅率地區保持利潤將考驗每家公司。;的稅收籌劃能力。
第五,研發的影響;amp稅收方面的支出也是非常巨大的,特別是對于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因為它們可以免稅,這些支出包括在研發費用中。ampd支出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此外,不同的財務結構最終會對所得稅產生很大影響。財務費用可以起到稅盾的作用,負債率高的公司可以乘虛而入。對于華為、騰訊、阿里這樣的大公司,單純比較所得稅項目是沒有意義的。
更準確地說,稅收的復雜程度超乎想象,很少有人對稅收進行簡單的橫向比較,因為沒有什么可以解釋它。
簡而言之,目前最大的區別就是兩者的業務收入規模和增值稅稅率差異較大,這也是兩者納稅差異較大的原因。只要兩者都是合法納稅,沒有偷稅漏稅,其實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公司越大越怕違法。騰訊阿里這樣的公司并不缺錢,沒必要為了逃稅去冒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