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鏡頭直徑大小有什么區別?
相機鏡頭的其他參數相同時(如:成像,相同焦距等。),一般來說光圈越大成像質量越好。因為在同樣的焦距和位置拍攝同一個場景,光圈越大進光越多,可以相對提高快門速度,從而在拍攝高速運動物體或夜間時保持較快的快門速度,同時可以獲得更小的景深。
鏡頭的光圈用f表示,f的大小等于像距(鏡頭光學中心與底片或ccd與cmos之間的距離)與光圈的比值。數據越大,接收的光越少,接收的光越小,可見f并不代表光圈的實際大小。同樣焦距的鏡頭,光圈越大,F值可以越小,可以接收到的光線越多。這也是為什么有的相機可以做到最大光圈2.8,有的相機卻可以做到最大光圈1.4。
對于不同光圈鏡頭的相機,相同的光圈(F)意味著相同的進光量,相同的速度下曝光強度相同。但對于大光圈相機,可以將F調小一些,以獲得更快的曝光速度或更小的景深。
如果你拿一個直徑6cm(長像距)的鏡頭,它的最大光圈值只能是2.8。另一個直徑3cm(短像距),最大光圈2.8。如果對比的話,最小景深應該是6cm的鏡頭。由于光圈從通過光心的光與平行于主光軸的光之間的角度為6cm和3cm,所以在不改變被攝物體原有尺寸的情況下,6cm鏡頭與3cm鏡頭之間的距離變化大于3cm鏡頭,說明被攝物體的變化幅度不能太大,即景深小。
鏡頭直徑大小有什么區別?大直徑的意味著更多的光線可以通過,相應的曝光時間可以縮短,有利于拍攝。
鏡頭口徑大小能影響什么?
①實際口徑指的是鏡頭前鏡直徑與鏡頭焦距的比值。但這種計算方法只是粗略的,不一定符合實際的進光量。原因是各種鏡片的光學結構不同,光線通過鏡筒各鏡片形成的折射角不同,不一定符合前置鏡的直徑。另外,有些鏡頭為了避免底片四角光照不足,會故意把鏡頭前鏡做得更大。所以用實際光圈來表示。
(2)有效口徑
實際上,更精確的鏡頭光圈計算是由鏡頭前鏡實際通過的光束直徑與鏡頭焦距的比值決定的。所以我們通常所說的鏡頭光圈其實指的是鏡頭的有效光圈,相機鏡頭上標定的鏡頭光圈當然就是這樣測出來的有效光圈。
(3)相對口徑
鏡頭的有效光圈是基于鏡子的確定頭部的最大光通量。當然,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可以不要完全用最大光圈拍攝。鏡頭中間的光圈是按照一定比例改變光通量的裝置。通過光圈改變光通量,形成不同的光圈等級。因此,由光圈控制的鏡頭光圈稱為相對光圈。
從上面的情況可以看出,我們通常指的是有效光圈,安裝在鏡頭前的濾鏡的光圈直徑不能和鏡頭光圈混淆。
那么大口徑鏡頭對于攝影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大光圈鏡頭的唯一目的是增加光通量,方便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拍攝,但在光照允許的情況下沒有優勢。原因是增加鏡頭光圈需要突破更高難度的光學矯正,這往往需要增加鏡片或特殊鏡片。這不僅增加了鏡頭重量,也增加了制作成本,這也是為什么同樣焦距的大光圈鏡頭往往要貴很多的原因。另外,雖然現代光學技術非常先進,可以生產出光學質量很高的大光圈鏡頭,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光圈鏡頭在所有情況下都有很好的質量表現。一般來說,任何大光圈鏡頭在全光圈的情況下都不是最好的,廠商往往會推薦最好的光圈。
鏡頭口徑大小能影響什么?
光圈值是光圈大小與鏡頭焦距的比值。
所以一般情況下,50/1.8的鏡頭光圈肯定比85/1.8的小。
有三種可能。第一,光學結構不同。第一鏡頭有的更大,有的更小,但不會影響光圈,也不會是67:42的大差距。
第二,變焦鏡頭光圈一樣,可能比定焦鏡頭大。
第二,存在等效焦距差。比如卡片相機的光圈是2.8。雖然介紹上說鏡頭的焦距是36-432mm,但這意味著135個相機的等效焦距,實際焦距可能只有6-72mm..所以光圈比單反相機小很多。
一般來說,光圈越大,成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