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鈴和俯臥撐是在飯前做還是飯后做?
運動!一般來說是飯前半小時,飯后一小時,飯前運動,比如早上7點吃飯,6:30前結束運動,也就是說早餐后要起床運動,比如早上7點吃飯,8:00后開始運動,同樣的原理也可以應用到午餐和晚餐。啞鈴和俯臥撐是在飯前做還是飯后做?,啞鈴和俯臥撐是飯前還是飯后做的?我想練肌肉。什么時候能得到好結果?飯前飯后需要多長時間?
啞鈴在什么時候練最好?
睡前避免劇烈運動,所以不要睡前不要練啞鈴。舉啞鈴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表找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建議午飯后兩小時內。這個時候你吃完飯就有力氣練了,不會像早上太累一樣影響一天。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大家是不是都準備出去運動了?運動的確是對抗衰老和疾病的好方法,但錯誤的運動方法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關節磨損、肌肉損傷、抵抗力下降...
那么如何鍛煉才是合理有效的呢?聽山東省立醫院骨與關節外科專家袁林幫你分析一下!
飯前還是飯后?運動時間怎么把握?
對每個人來說,鍛煉是一件好事負擔與責任日常活動之外。只有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運動,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1.早上鍛煉:黃金時間
幾個小時后。;睡眠,早上醒來后,人體的所有機能還處于半休眠狀態。晨練有助于迅速激活身體狀態,激發神經中樞的興奮,使人一整天都有好精神。
【建議】50歲以下,6-7點o時鐘,50歲以上,適合7-9點晨練時鐘。適合的晨練包括慢跑、體操、太極拳、羽毛球等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注意不要空腹做早操。
2.晚上鍛煉:效果不好。
晚上鍛煉的效果不如早上,因為晚上溫度低,濕度大,風大,出汗后更容易感冒。而且夜晚光線不足,空氣質量差,會大大降低戶外運動的效果,室內運動卻不受影響。
【建議】如果選擇晚上鍛煉,可以在下午5~6點進行,有利于緩解疲勞,增加食欲,改善心情。年輕人可以選擇籃球、排球、跳繩等無氧運動,中老年人還是以有氧運動為主。
3、飯前運動:增強食欲
飯前鍛煉可以轉移肥胖人群的注意力,避免"加餐"提前;對于普通人來說,可以加速能量消耗,加強新陳代謝,增加食欲。
【建議】飯前1~2小時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30分鐘左右即可。適合做一些抗阻訓練,比如瑜伽、啞鈴、引體向上等。
4.飯后運動:以散步為主。
事實上,它不適合飯后運動,因為在這個時候,整個身體s血液集中在胃腸道進行消化,運動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舒服,或者胃下垂、闌尾炎、胃食管反流、脹氣、打嗝等癥狀。
【建議】如果是消化不良或肥胖的群體,可以在飯后30分鐘或1小時做低強度運動,散步更好。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5、睡前運動:不要太多。
因為運動可以刺激神經興奮,所以睡前最好不要做劇烈運動。失眠的人可以做一些拉伸和按摩來放松肌肉。
【建議】睡前放松,可以選擇按摩頭部,捶打背部,坐姿向前彎曲,向后看,擴胸,伸開雙臂,持續10~15分鐘。
運動傷膝蓋?聯合維護的三大誤區
關于運動和關節保養,還有很多錯誤的觀念仍然被當做常識。邊肖會在這里幫你解決一些問題。
1.骨質疏松補鈣嗎?
并不是說只要補鈣就不會出現骨質疏松。人體衰老后,鈣的吸收減少,骨骼中鈣的流失增加,使骨密度降低,從而導致骨質疏松。
盲目大量補鈣很難被直接吸收,最后還容易增加血鈣,可能誘發腎結石的疾病或腎炎。
所以預防骨質疏松,一是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二是在補鈣的同時服用維生素D和鎂等營養素,提高鈣的吸收利用。
2.跑步傷膝蓋嗎?
膝關節軟骨只有2mm左右,很多人擔心運動損傷膝蓋。但事實上,久坐的人關節炎的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的人關節炎的發生率僅為3.5%,可見適度的運動確實能保護關節健康。
50歲以后,膝關節軟骨的磨損是不可逆的,要選擇運動。一般來說,爬山、上下樓梯、跳繩、蹲著跳起來、搬運重物、劇烈球類運動更容易損傷膝關節;游泳、騎車、散步、慢跑影響不大,適合50歲以上人群。
3.暖不暖沒什么區別嗎?
其實熱身動作很重要。如果不做熱身運動,體力會很快流失,對關節影響更大。熱身需要達到皮膚微紅、輕微出汗的程度,這樣可以加速體內葡萄糖的轉化,緩解肌肉緊張,保護關節健康。
4.運動時戴護膝護腕?
護膝和護腕可以收緊肌肉,有很強的保護作用,適合關節脆弱的人。但膝關節和腕關節正常的人,不建議在運動時佩戴護膝,否則可能會降低運動的效果。
累到不想運動?緩解酸痛的2招
想鍛煉,但又怕肌肉酸痛,不能不起床?讓邊肖教你幾招!
1.促進乳酸代謝,緩解酸痛
運動后立即能感覺到的疼痛,是體內能量消耗后產生的乳酸引起的,一般需要2~3小時才能代謝排出體外。
如果想緩解這種酸痛感,就需要加快乳酸的代謝。我們可以做一些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騎自行車,大概10~15分鐘就有效果了。
2.先冷卻后加熱加速恢復。
還有一種痛苦在僅在運動24~48小時后發生,屬于延遲性肌肉酸痛,是肌纖維細胞自我修復的過程,可能持續7~9天。
運動后24小時內,可以對容易酸痛的部位進行冷敷2-3次,每次10分鐘,同時拉伸放松全身。
24小時后改為熱敷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肌肉恢復。如果運動強度不高,也可以跳過冷敷,偶爾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