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教育系統的結構?
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由技術體系、管理體系和組織體系組成,三個層次缺一不可。
信息安全技術體系包括物理安全技術、系統安全技術、網絡安全技術、應用安全技術和管理安全。
OSI將整個通信功能分為七層,即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
常見的安全機制包括保護機制、檢測機制和恢復機制。
ptn和交換機的區別?
1.他們的工作水平不同。
原來的交換機工作在OSI/RM開放架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從一開始就被設計成工作在OSI模型的網絡層。由于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其工作原理相對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絡層),可以獲得更多的協議信息,做出更智能的轉發決策。
2、根據轉發的兩個對象不同。
交換機使用物理地址或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路由器使用不同網絡的ID號(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在軟件中實現,描述設備所在的網絡。有時這些第三層地址也被稱為協議地址或網絡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本身,網卡廠商分配的,已經固化到網卡里,一般是不可更改的。IP地址通常由網絡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交換機只能劃分域,不能劃分廣播域;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然屬于同一個廣播域,廣播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信擁塞和安全漏洞。連接到路由器的網段會被分配到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通過路由器。三層以上的交換機雖然有VLAN功能,也可以劃分廣播域,但是子廣播域之間沒有通信,相互之間的通信還是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防火墻服務,而交換機不提供。
路由器只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轉發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和未知目標網絡的數據包,從而防止廣播風暴。
綜上所述,交換機一般用于局域網-廣域網連接。交換機屬于網橋,是數據鏈路層設備。有些交換機還可以實現第三層交換。路由器用于廣域網之間的連接,可以解決異構網絡之間轉發數據包的問題,作用于網絡層。它們只是接受從一條線路傳入的數據包,并將它們轉發到另一條線路。這兩條線路可能屬于不同的網絡,采用不同的協議。相比較而言,路由器比交換機更強大,但速度相同。它又慢又貴。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的線速轉發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被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