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復試進場順序是按成績排名嗎?
不同的學校對考研復試的進入順序有不同的規定,有的學校會分組,其中各組的分數從高到低排列,面試順序也是根據分數從高到低。但是有的學校會抽簽,也就是隨機分組,這樣相對公平,誰都有可能第一個面試。
隨機數字表分組方法?
隨機數表的分組方法是按照編碼位數(如兩位數、三位數、五位數甚至十位數)的要求,自動逐一搖出(或由計算機生成)一定數量的數字,以備將來參考。這個列表中的任何數字都同樣有可能出現。使用該表提取樣品時,繁瑣的采樣程序可以大大簡化。缺點是不適合群體中個體數量較多的情況。
單因素實驗設計模式?
實驗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因素(自變量),每個因素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水平,每個因素的水平相互組合,形成各種組合處理的實驗設計。包括Xa和Xb兩個自變量的設計稱為雙向析因設計,簡稱A*B因子設計。(A*B*C因子設計)
例:小學語文教材有三種。為了檢驗它們在不同教學方法下的教學效果,采用了四種教學方法,即以典型課文為中心的課堂系統化教學、與學生相結合的課堂系統化教學和課堂教學。;游戲和活動,并側重于典型文本結合學生游戲和活動。通過交叉分組獲得12個處理(3*4)。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從每個處理中選擇受試者進行測試。完全隨機多因素實驗設計
(完全隨機多因素實驗設計):根據自變量和各自變量的變化水平(處理)隨機分組。在2×2因子設計中,有兩個自變量A和B,每個因子有兩個水平。有四種可能的治療方法,即A1B1、A1B2、A2B1和A2B2。因此,必須將受試者隨機分為四組,每組接受一種處理,完全區組多因素實驗設計是隨機的。
(隨機分組多因素實驗設計):需要在2×2因素設計中選擇一組受試者,使每個受試者接受四種治療,用隨機方法確定哪個人先接受哪種治療的順序,使每個人■四種治療結果都是一個區塊。拉丁方實驗設計:實驗中采用循環法平衡實驗順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即將實驗順序和被試之間的差異作為自變量處理。只要實驗中自變量(因子)的數量和當實驗處理水平相同,且這些自變量之間沒有交互作用時,可以采用拉丁方實驗設計。
表中a1、a2、a3為實驗處理的三個水平,c1、c2、c3為三種不同類型的被試,存在個體差異。
特點:A、各受試者各因素實驗次數相同;b、每個序列中每個因素的實驗次數相同;c、每個被試每個序列的實驗次數相同。
可以抵消實驗順序、被試差異等造成的無關變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