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表的改裝與校正的誤差分析?
1.用萬用表測量表頭內阻時,萬用表的探針接觸不良,導致測量表頭內阻出現誤差。
2.電阻的標示值與實際值不一致,讀數時產生的誤差會導致修正表與標準表的等級偏差較大。
3.當表頭改裝成大量程電流表時,表頭會分流電流,導致改裝后的電表測量值小于標準值。
電表改裝后,校表時,改裝表的相對誤差是怎么回事?
因為你用標準電流表作為參考,修正后的電表的相對誤差,也就是與參考值的誤差,所以參考值就是分母;如果說標準電流表和修正電流表的相對誤差,那就是用修正電流表值做分母。
電壓表的準確度等級和相對誤差?
檢查電流表和電壓表準確度等級的方法是:一般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準確度等級標注在儀表表盤的左下角或右下角,例如1.0、1.5、2.5、5表示準確度。
根據國家標準,有功電能表的準確度等級為1.0級和2.0級。同時規定,在額定電壓、額定電流、額定頻率、cosφ1的條件下,1.0級三相電能表工作5000h、其他電能表工作3000hh后,基本誤差仍應滿足原準確度等級的要求。
電能表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可以施加的負載電流范圍。通用電能表在使用過程中,不允許頻繁短路或負載超過額定值的125%。但有一種寬負載電能表,可以擴大其電流應用范圍,在超過標定電流數倍時,仍能保證基本誤差不超過原規定值。
鉗形電流表電流不對?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電表量程,這就需要在測量前知道要測量的電流。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的估計,和萬用表的使用差不多。估算近似電流,然后選擇合適的量程測量。大范圍測量小電流產生的誤差容易變大,測量值變化時不易確定。
其次,鉗形表的鉗口是可以打開的,在我們的工作中很容易沾上灰塵和污垢,導致鉗口密封不好。使用前,鉗口必須保持清潔。還有一種情況是手表使用時間長了,彈簧回復力不足或者鉗口偏了,也影響測量。
第三,為了避免磁場,我測量了自耦變壓器側的電流。鉗型表每移動一點,表的數值就可能誤差很大。對于強磁場的環境,我在測量的時候一定要避開。
第三,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把電線夾進鉗孔就夠了。事實上,導線離孔中心越近,測量值越準確。
最后,如果被測電流很小,可以用"給儀表上弦,即把被測導線在鉗型表的卡口中多繞幾圈,讀取數值,然后除以鉗型表上導線纏繞的圈數,即為被測電流值,實際中經常用到,也是一種。避免測量大范圍小電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