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微信朋友圈首批廣告25日晚正式亮相,微信群和朋友圈便立馬被各種吐槽、改編和接力充斥,至今仍在發酵:"收到寶馬的是土豪,收到vivo的是中產,收到可樂的是屌絲。請對號入座!""實情是,我已經窮得被廣告忽視,我連個代購都沒有看到。""以后相親的第一個問題會變成"你朋友圈刷出的廣告是啥"嗎?"還有用戶調侃道,"不知道馬云和張小龍的朋友圈能刷到什么廣告?"......這也讓標榜"微信不是營銷工具"的騰訊引來非議。"說好的用戶體驗至上呢?""不是說微信不是營銷平臺嗎?""感覺自家客廳闖進發傳單者。""企鵝猛于虎,私人空間任意闖。"而某門戶網站的一項調查也顯示,接近90%用戶對此表示不能接微信為何推朋友圈廣告?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龐億明認為:"微信作為承載著巨大用戶規模的應用,其商業化一直是在循循漸進展開,游戲、電商等均是進行商業化的方式。營銷是商業化最直觀、最易復制的方式,此前微信已在嘗試訂閱號等方式的營銷,現在的信息流廣告形式,在臉書、推特、包括微博等都已獲驗證,這是當前對用戶體驗影響最小的廣告形式,在微信規模日益龐大的情況下,以營銷帶動的商業變現是可操作的。""信息流廣告已經成為臉書、推特和微博的主要收入來源和營收增長引擎。
占據移動互聯網半壁江山,主打社交、通信和信息的微信,轉戰信息流廣告屬必然。"互聯網觀察者王冠雄認為。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廣告與正常的單條朋友圈完全一樣,用戶可以點贊或評論,還能看到好友的點贊和評論,因此迅速被引爆。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孟祥遠在朋友圈戲言:"微信開了個好頭,從此朋友圈就可以看廣告之余順帶看朋友了。"微信上線3年,累計注冊賬戶數逾10億,每月活躍用戶億;擁有公眾號總數800多萬;每天朋友圈內僅分享鏈接內容的次數已超30億次。平心而論,活躍用戶數如此龐大,營銷空間不可限量。微信朋友圈作為騰訊旗下僅次于聊天之外的一大應用,廣告無疑將是擴大營收規模的重要途徑。其實,微信的商業化之路一直在進行,微信紅包、表情收費下載、游戲、廣點通等都在一步步鋪墊著微信商業化前景。"當微信用戶積累到數億的程度,推出廣告是必然選擇,而早前已經驗證了類似商業模式可以走通。"中國電商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首次朋友圈廣告投放效果如何?總體來看,三條廣告成功成為近日話題熱點,效果相當好。從用戶反應來看,抵觸情緒似乎并沒有那么大。"原因有兩點:第一,新鮮感和參與感。畢竟是微信的第一條廣告,對于用戶來說,這種內容很難見到。
而且參與感很強,這好比是微博上的大V,用戶很樂意與其互動。而且不同廣告推送人群不同,這種獨有方式本身很有話題性。"曹磊認為,"第二,廣告創意比較優秀。三個廣告,或采取"表情包"的方式,或采取九宮格的方式,或鏈接了H5頁面,在包裝上比較精致。其實用戶并不討厭看優秀廣告。"微信"廣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的預言貌似已成真。王冠雄斷言,騰訊的朋友圈廣告首發注定會成為2023年社會化營銷的一大經典案例!不過曹磊也認為,微信朋友圈推廣告存在以下隱患:第一,類似公號可以復制,如何避免被"玩"壞?實際上在寶馬廣告出現后,就有用戶將自己的頭像和昵稱換成了寶馬,迷惑性很強。這種做法很有可能會"透支"朋友圈,更加拉低用戶體驗。第二淺析微信為何推朋友圈廣告.doc,如何保持用戶的新意?用戶由于新鮮而熱衷于討論關于廣告的話題,并不一定能長期堅持下去,后續很難保持用戶的新鮮感。那么如何權衡好廣告推廣對用戶體驗的影響呢?龐億明認為,在商業化的初始,營銷都會對用戶體驗造成影響,這無可避免,微信也正在摸索,通過不斷嘗試,用算法匹配用戶需求和愛好,這也是信息流廣告的核心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